金蝶公司打擊盜版假冒行為案例
以下是金蝶公司歷年查處的盜版及假冒案例:
案例1、假冒金蝶公司,開展經營活動
——賠償經濟損失,追究刑事責任
案例:上!痢淋浖⻊展04年9月起以金蝶軟件上海分公司名義對外宣傳,并制作了假冒金蝶網站,發布虛假KIS、K/3軟件銷售信息,銷售盜版金蝶軟件。該公司非法銷售金額已達90余萬元。經檢查,這些軟件均從非法渠道購買,加密卡全部為仿造,非金蝶公司的加密卡。金蝶公司向當地公安機關及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報案,追究對方的刑事責任。
案例2、假冒金蝶代理,開展經營活動
——賠償經濟損失,追究刑事責任
案例:浙江××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制作虛假金蝶代理證明,謊稱自己是金蝶KIS一級代理,并印制假冒金蝶名片,散發宣傳資料,銷售金額達20余萬元。經檢查,這些軟件均從非法渠道購買,為功能受限制的盜版金蝶軟件。金蝶公司向當地公安機關及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報案,追究對方的刑事責任。
案例3、假冒金蝶產品,開展經營活動
——賠償經濟損失,追究刑事責任
案例:河北××軟件公司于2005年7月將其自身產品改名為“金蝶審計軟件”,并印上“Kingdee”Logo,以金蝶審計軟件代理名義開展經營活動,共獲取違法所得15萬元。金蝶公司向當地公安機關及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報案,追究對方的刑事責任。
注:金蝶并未研發“金蝶審計軟件”。
案例4、假冒金蝶員工,開展經營活動
——賠償經濟損失,追究刑事責任
案例:廣東東莞某社會人士印制虛假金蝶工牌和金蝶名片,冒充金蝶員工,銷售盜版金蝶軟件4套,銷售金額達3.5萬元。金蝶公司已向當地公安機關及知識產權部門報案,該社會人士被判處1年有期徒刑。
案例5、修改加密卡信息,獲取非法所得
——賠償經濟損失,追究刑事責任
案例:浙江××電腦服務有限公司于2005年4月起,利用非法手段,破解金蝶公司加密卡,銷售K/3軟件13套,銷售金額15.7萬元。該公司已向金蝶公司支付10萬元的經濟賠償金。
案例6、私刻金蝶印章,倒賣金蝶軟件
——賠償經濟損失,追究刑事責任
案例:廣州某社會人士自2006年8月起,私刻金蝶廣州分公司印章,銷售盜版金蝶軟件并提供服務,累計銷售金額達60余萬元。該社會人士已將非法所得全部上交給金蝶公司,并支付15萬元經濟賠償金,金蝶公司以合同詐騙罪、偽造公司印章罪、侵犯知識產權罪提請司法機關立案偵查。
- 上一篇:金蝶集團關于宜昌金蝶的經營資質聲明 2016/12/20
- 下一篇:金蝶軟件宜昌分公司成立,推動宜昌企業信息化建設(2009年1 2014/1/20